经过多年的评审与筛选,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本周正式敲定了三项用于应对量子计算威胁的加密算法,这标志着全球首批后量子(post-quantum)安全加密标准的诞生。早在2016年,随着量子计算技术逐渐从理论走向现实,NIST便呼吁全球密码学家开发新的加密标准,以应对量子计算可能带来的威胁。传统的加密算法如RSA,因其基于大数分解等问题,在量子计算机面前不堪一击。首批三项标准胜出:经过数年评审,NIST从69个提交的算法中筛选出了三项新标准,分别是ML-KEM、ML-DSA和SLH-DSA,有望将成为NIST量子安全战略的基石。以下是首批通过的三项后量子加密标准:ML-KEM是基于模块格的密钥封装机制,速度很快,适用于快速加密操作,如安全访问网站。ML-DSA则是用于数字签名的标准,能够确保文件或软件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真实性。SLH-DSA同样是一种数字签名标准,但其安全性更强,代价是需要更大的签名或更长的签名生成时间。
HyperledgerFabric是一个开源区块链实现。区块链的安全和隐私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的需求:交易数据安全保密、不可更改,交易匿名,符合监管和审计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Fabric采用了密码学相关的技术,包括对称加解密、非对称加解密、数字摘要等……
隐私计算是一套包含密码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安全硬件等众多领域交叉融合的跨学科技术体系,以保护数据全生命周期隐私安全为基础,实现对数据处于加密状态或非透明状态下的计算和分析,从而达到促进数据要素流通融合、 有效提取数据要素价值的目标。在保证各方原始数据安全隐私性的同时,完成对多方数据的融合计算,实现多方数据的“可用不可见”……
一、区块链技术是什么?从技术角度上讲,区块链是一种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是以密码学算法为基础,基于特定的共识机制,通过构建以块为单位的时序化的链式数据结构,采用 P2P 网络进行数据同步的一种多结点、自组织、不可篡改、安全可信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在后续的技术发展中区块链支持了智能合约和虚拟机)。区块链具有多中心化、集体维护、不可篡改和安全可信等特点。区块链技术根据其开放程度,一般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
我们知道,人类最初是用声音表达和传播信息,声音直接从人类的口中发出,是人类首先最可信任的部分,如同气息,是人类首先相互认同的标志,这起源于婴儿对母亲的认同。而语言是人类最早传播信息的方式。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就是创造了语言。人类的语言,从产生到真正的运用,也经过了漫长的时期。不过,无论语言从产生到运用经历了多么漫长的时期,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语言在人类几千年的经济生活中,所传播的信息主要是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