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财经频道联合报道:
近日,北京邮电大学区块链实验室及无锡基地负责人参加了在武汉举办的“化工产业链暨可信区块链碳排放数据管控研讨会”,并就区块链在解决碳排放数据管控中的应用优势做了专题发言。
为推动化工行业低碳转型,加强碳排放数据管控的精准性与透明度,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主办的《化工产业链暨可信区块链碳排放数据管控研讨会》于8月27日,在武汉召开。此次研讨会汇聚了行业专家、学者及化工园区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化工产业链碳排放数据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与未来前景。本次研讨会是在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和生态环境部等部委推出的《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04-2005)的通知》下发不久召开的,非常及时又蕴含深意。
研讨会上,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何昌福,对化工行业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后,会议深入剖析了化工产业链的内部结构,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管理、产品销售等关键环节入手,全面梳理了产业链中的碳排放节点,为后续的碳排放数据管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区块链技术赋能,提升数据可信度
研讨会的核心议题聚焦于区块链技术在化工企业碳排放数据管控中的应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王丹教授、顾敦罡老师分别从化工行业目前的碳数据管控和产品碳足迹做了主题分享。北京邮电大学区块链创新应用实验室的刘彦在会上作了题为《区块链技术在碳排放数据管控中的应用优势》的专题发言,刘彦在发言中介绍了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能够显著提升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为化工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提供有力支撑。他还就区块链在增强企业碳排放核算数据透明度、优化化工产品全生命周期(LCA)核算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与解决方案进行了分享。
多方参与,共谋发展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以及交易部、数科部、规划部等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听取了专家们的相关研发成果的介绍,并就如何借助区块链技术推动化工行业低碳转型发表了见解,进行了深入交流。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碳排放交易所,在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和推行试点进行经验摸索当中,做出了特殊意义的贡献。湖北和武汉,具有国内较为完善工业制造体系,能够为行业碳排放管理体系提供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的试点;且全国碳排放注册登记结算中心也在此设立,是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大脑”和“枢纽”所在地。因此,迄今为止,该交易中心在先行先试、经验摸索和行业碳排放市场数字化探索等方面,仍然担任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 工程”建设的全国性重点大学,是“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北京邮电大学是中央网信办、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十六个部门联合公布的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中全国16家高校入选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单位,名列前茅。与北大清华的区块链研究不同,北京邮电大学的区块链技术主要是区块链典型应用和安全技术研究应用领域。北邮同时也是中央网信办、教育部“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单位。
双方所独具的特点,一定会成就未来数字化碳排放管理的新模式。
此外,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北京邮电大学区块链实验室无锡基地负责人也参与了此次研讨会,并就区块链技术的区域合作与应用推广进行了交流分享,进一步拓宽了研讨会的视野与思路。
研讨会的当天,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何昌福还带领行业专家组成的调研团队,来到化工企业,就化工园区及企业在碳排放数据管理方面的现状、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调研。
此次调研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化工企业碳排放的实际情况,评估现有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碳排放管理机制。调研团队先后来到武汉青山区化工园区内的代表性企业,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数据核查等方式,与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面对面沟通,详细询问了企业在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及减排措施实施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调研过程中,湖北碳交易中心的何总强调:“化工行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碳排放数据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对于实现全省乃至全国碳减排目标至关重要。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能够精准把脉企业在碳排放数据管理上的痛点与难点,为后续制定更加符合行业实际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化工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也为区块链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新路径。未来,各方将继续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化工行业向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